Dadaocheng with Tea

大稻埕與茶

 

道光年間,清政府規定:台茶不能對外銷售,台茶只得回銷福建、廈門售賣。

1860年(咸豐十年),英法聯軍與清朝簽訂天津條約,

淡水成為通商港口,正式成為對外通商及設置領事之地。

之後英國人更進而爭取艋舺、大稻埕作為淡水內港,

使得艋舺及大稻埕成為台灣北部的出口貿易城市。

 

1868 年,英國商人杜德看好台灣發展茶葉貿易的潛力,

於大稻埕開設茶葉精製廠,經營茶葉的洋行也陸續在大稻埕出現。

洋行的活絡帶動茶業人口增加,華商開始從事茶葉貿易,使大稻埕成為買賣交際場所,

華人與洋人開的茶行櫛比鱗次,只有四米寬的貴德街,因擁有數十家茶行而被稱為「茶街」。

最輝煌時期曾有兩百多間茶行,佔台灣茶葉出口90%以上。

並創立類似同業公會的「茶郊永和興」,巨大的茶葉商機就這樣帶動了大稻埕的繁榮。

 

▲ Back To Top